《甄嬛傳》皇后——其實從始至終,她都是很愛皇帝的

维尼 2021/09/13 檢舉 我要評論

《甄嬛傳》中的女性群像做的太好了,在這部劇中每一個女性形象都刻畫的非常深刻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念,也都有自己的意難平~

皇后宜修,庶女出身,家中有一個備受寵愛的姐姐純元,自小宜修就是邊緣性人物。當年母家將宜修送入王府時,皇上尚且不受重視。

王府時期宜修也曾和皇上有過短暫的歡樂時光,畢竟一個滿腹才華,風度翩翩的公子又有誰會不動心。她曾熱烈真摯地期盼著皇上的承諾,將自己從側妃封為正妃,從此以後擺脫庶女的枷鎖。她以為皇上是自己的知心人,會給她應有的體面,體諒所有的苦楚,可這美夢般的日子,被純元的出現打破了。

純元在皇上心中是白月光的存在,一見鍾情再見傾心,這是純元和皇上的愛情。而宜修就眼睜睜看著親姐姐將正妻之位奪走,看著自己兒子成為庶子,看著以往的良人與姐姐花前月下而兒子生病無人理會。

也許在皇上心中自己遇到純元是與靈魂伴侶相見,可在宜修眼中這就是一種赤裸裸的背叛。她恨皇上嗎?怎麼可能沒有一絲恨意,可她不能也不敢。于是宜修將一切的罪過都怪到純元身上,甚至毒死了親姐姐以及她腹中的骨肉。

明面上宜修是為了皇上的愛,這才下了毒手致使純元死亡。可真相如何,宜修的心裡難道不清楚嗎?

在後宮諸多女子中,皇上對宜修是最為冷心的,即便是久居深宮閉門不出的端妃都能夠得到皇上的照看,可唯獨宜修若非祖宗規定皇上極少前往她的宮中。論宜修本身的姿色,屬于上等,琴棋書畫也是樣樣都會,這樣一個人始終無法入皇上眼的本質原因在于虛情假意。

皇上從來都不是傻子,即便最後被甄嬛害死,也源于當初純元皇后舊衣之事對甄嬛的愧疚和愛。在皇上看來,這個一直傾訴自己愛意的皇后其實並不愛她。

愛,是皇后最大的謊言。如果皇后真的深愛皇上,她便不會去找尋合適人選為皇上送去。真正深愛皇上的人是華妃,她會為皇上寵倖他人終日睡不著覺,有多少個皇上不曾到來的日子,華妃都是從天黑等到天亮。

甄嬛會因安陵容的上位而嫉妒,說出荷花開得那樣好,早已不是海棠花盛開的季節這樣的言論。可皇后只是口頭上在訴說著所謂的愛,自從純元皇后死後,她達成了一直以來的願望,賢良是她的外衣,她早已經無法找尋到自己本來的模樣。真正的愛是自私的,而不是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,將其他女人送到心愛之人的床上。

這些事情皇上是心知肚明的,所以他會誇讚皇后是個稱職的皇后,卻從未承認過皇后愛自己至深。或許這也是為何當皇上傾聽完皇后的言論,不僅絲毫不為所動,更是一心廢後,不給皇后任何機會。

《甄嬛傳》之中若是找尋一個愛得深沉的代表,那非華妃莫屬。整個後宮之中,唯有華妃對皇上的這份感情是最真心實意的。

皇后所謂的愛,實際上是深深的仇恨,是一直以來對于權力的追求。庶出的身份讓宜修的性格非常要強,如果說最開始宜修是有些動心于皇上,那麼當兒子去世後,她一直都在欺騙自己。她將打胎害人等一切行為都找到一個最好的藉口,以愛為名,所以才不得已做了這些事情。

可愛與不愛在眼神之中就能夠看出來,皇上難道真的對于手段狠辣這件事情難以容忍嗎?

其實不然。

華妃性格囂張跋扈,多少嬪妃都受到她的磋磨,甚至將夏冬春賞了一丈紅。皇上為何不處罰她,這可不僅僅是年羹堯的緣故,還不是因為皇上知道華妃的所作所為都是對自己癡心一片,自然而然就小懲大誡。

皇后的行為卻不一樣,她的一生都困在了庶出二字,尊卑問題導致的自卑心理一直潛藏在她心底。宜修的利己主義者讓皇上看透了她的性格,因而對于皇后所犯的錯誤,皇上從來都是大發雷霆的。

有人說,她是深愛皇帝的,一個皇帝隨手喂她吃東西的舉動,她都能開心的要命,也有人說,她做的一切,都是為了自己的地位,你們覺得呢?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