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《步步驚心》中有很多難忘的劇情和畫面,比如若曦出宮時,四爺的隱忍與不甘,最後與八爺的擁抱,很多畫面其實都是需要我們細品的~
之前《步步驚心》,只為若曦的結局感到唏噓,那麼冰雪聰明,善解人意,總是想著別人的一個人,結局這麼不圓滿,連愛人的最後一面都未見到,最後油盡燈枯,遺憾離去。
可現在再看劇,發現就是因為若曦太想要每個人都好,太聖母心,很多她可以不再摻和的事,她都要幫上一幫。而這些事因為她的摻和而變得更加複雜。若曦實際上是個拎不清,看不透,愛瞻前顧後,糾結不已的人。
《步步驚心》若曦與十三爺十三爺勸若曦,當年的四爺如今已是皇帝,君無戲言,說話做事擁有絕對的權威,不要隨便去挑戰他,那樣做未必是對八爺好,徹底放下才能對大家都好處。可若曦不以為然。
若曦用了一個很笨的方法,她明知道雍正最擔心她的身體,所以用在佛堂罰跪的方式讓雍正心軟,目的雖然達到了,暫時免去了八爺的責罰。但是在雍正心中種下了一根刺。
如果我是雍正,最愛的枕邊人總是維護你討厭,忌憚的人,想必心裡不會好過,也會更加厭惡那個被維護的人。
斬斷過往確實很難,但形勢已經發生變化。在若曦看來,應該顧念年少的情分幫八爺一把。可若曦的姐姐若蘭在臨終前已經脫離了愛新覺羅家族,從雍正的角度來說八爺與若曦已經毫無瓜葛。
可為了給八爺求情,若曦不惜利用雍正對她的擔心,更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。此舉從長遠來看,並沒有真正幫助到八爺,反而傷了雍正的心,讓他覺得若曦與八爺之間似乎沒那麼簡單,也因此更加厭惡八爺。
但就像《知否》裡明蘭說的 :人的眼睛是長在前面的,本來就應該向前看。
若曦出宮,八阿哥在半路相送。他說此生無緣,一切留待來生。原來他還是那個重情重義的八賢王,他還是愛瑪律泰若曦的。他讓她把紫禁城忘記,把他們都忘記。這場道別,便是永別。
所以瑪律泰若曦在轉身後又回頭,她朝他奔去,與他相擁。
一道先帝聖旨令瑪律泰若曦逃離紫禁城,十三爺說,如果他事先知情,只怕不會那麼輕易幫這個忙。她出嫁那天,他們在馬車上飲酒。若曦說:「被你強帶出十爺府,是我這輩子最值得慶倖的事。」
他回:「也是我最得意的事。」送君千里終須一別,但誰都不曾想過,那會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。短暫相擁,他留下一句保重,她便頭也不回的離去。他們的擁抱不摻一絲兒女私情,卻最令人動容。
每個人都告訴若曦要向前看,要忘記之前的一切,但是若曦依舊困在自己的世界裡,這也許就是她註定的結局吧~